《灯塔妈妈》教学设计

来源 : 互联网 时间:2023-08-08 21:12:39

X 关闭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灯塔妈妈》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如果这15篇文章还不能满足您的需求,您还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与《灯塔妈妈》教学设计相关的文章。

篇1:《灯塔妈妈》教学设计

一、课文说明

这是一篇文字优美、趣味盎然的儿歌。以其生动、形象的描述,把灯塔妈妈那颗关爱自己的船宝宝的慈母之心展示在我们的面前。


(资料图)

儿歌共有两句话。第一句话前两个分句描述了黑夜降临在大海上时,海面风平浪静的优美的迷人景色。按理说这样的安静的夜晚正是睡觉做梦的好时候。可是第三分句笔锋一转,写灯塔妈妈却睡不着,犹如在平静的水面投下一颗石子,激起一圈圈涟漪。使人脑海中产生一个灯塔妈妈牵挂着自己的孩子们的情景。第二句话“睁着眼,瞧哇瞧,望着远远的海面上,还没有回家的船宝宝”,绝妙的构思,朴实无华的语言,把一个平凡而伟大的慈母形象描绘得淋漓尽致。

二、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认识两个新笔画:撇、捺。学习并掌握笔顺规则:先撇后捺。

2.自主积累词语。

3.通过学习课文,感悟灯塔妈妈对船宝宝的无私忘我、感人至深的爱。

4.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5.说一说:天黑了,灯塔妈妈为什么睡不着?

三、教学准备

各种各样的塔和灯塔照片或画片或模型。词语卡片。生字卡片。

四、教学时数

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1.启发谈话:小朋友,你们知道塔吗?都见过什么塔?它们建在什么地方,是干什么用的.?我们今天要学习一篇新课文,讲的是“灯塔”。你们谁见过灯塔?谁知道灯塔建筑在什么地方,是干什么用的?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生活出发,从他们已有的知识入手。]

2.板书课题,认识“灯塔”和“妈妈”。

(二)整体感知。

1.让学生借助已学过的字试读课文,并把不认识的字画出。

2.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注意听不认识的字的读音。

3.教师领读,学生跟读。要求:看清字,听准音,读对字。

4.分小组读,展开互帮互学。

5.自由读、齐读。

6.请愿意读的同学读给大家听。

[设计意图:用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在宽松的环境中感知课文并交流互补,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学习的价值,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三)识字读文。

1.板书词语,在要求认读的字下面点点儿。灯塔妈妈大海只有睡不着没回家

2.看拼音,读准字音。可以采用小组互读、“小老师”带读、比赛读等方式进行。

3.你采取什么样的方法记住这些生字,告诉老师和同学们,好吗?

4.在课文中找出带有这些词语的句子,读一读。

5.把课文读给自己的同桌听。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认准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原则,把识字、解词、读句子有机地结合起来。意在巩固新学的词句,读通课文。]

(四)指导朗读。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声音响亮,读准音、不丢字、不加字。

2.师范读、生学读。要求:不唱读、不顿读。

3.同桌互读、指名读。

[设计意图:朗读指导旨在循序渐进,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

以下读法提示,供教师范读课文时参考。

天/黑了,浪/睡了,大海/静悄悄,只有/灯塔妈妈/睡不着。

睁着/眼,瞧哇/瞧,

望着/远远的海面上,

还没有回家的/船宝宝。

第二课时

(一)品读感悟。

1.学生自由轻声朗读课文,然后大声地有感情地读。

2.同桌之间互读互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你喜欢课文的哪几句?为什么?请你大声地有感情地读出来。

4.讨论交流:天黑了,为什么灯塔妈妈睡不着?你想对灯塔妈妈说点什么?

5.根据学生的回答,让他们带着各自体会到的感情把全文朗读给好朋友听,再请学生推荐读得好的朋友为师生做朗读表演。

[设计意图:朗读是学生对课文理解认识的外化表现,应该是带有浓厚个性化色彩的。“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个环节的设计不从技巧入手,不追求抑扬顿挫的齐读效果,而是让学生在充分体验的基础上,自由地选择听众,自由地选择朗读方式,将内心的情感,自然地释放于朗读之中。朗读不再是机械的录放,而是学生个人情感的宣泄。

(二)背诵课文。

[设计意图:在学生充分朗读的基础上,背诵应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三)指导书写。

1.在反复读的基础上,认识新笔画撇“丿”和捺“”。

2.识记字形。

八:独体字。笔顺:丿八。写时捺要略高于撇。

大:独体字。笔顺:

大。写时人字撇捺之间角度要适中。

个:独体字。笔顺:

个。写时竖画位置在正中,要写直。

天:独体字。笔顺:

天。两横一定要写得平直,上横稍短,下横稍长。

3.指导书写。

4.练习。

板书设计:

篇2:《灯塔妈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比鲜11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认识一个新笔画:横撇。

2、学习“我的词语库”中的词语,自主积累词语。

3、通过学习课文,感悟灯塔妈妈对船宝宝的无私忘我、感人至深的爱。

4、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教学重点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4个字。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三、教学难点

感悟灯塔妈妈对船宝宝的无私忘我、感人至深的爱。

四、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

2、课件。

五、教学时数

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启发谈话:小朋友,你们知道塔吗?见过什么塔?塔是佛教建筑物,有多种形式,通常5~13层,顶部是尖的。

2、课件出示“灯塔”。我们今天要学习一篇新课文,讲的是“灯塔”。你们谁见过灯塔?谁知道灯塔是建筑在什么地方,是干什么用的?

板书课题,认识“灯塔”和“妈妈”。

(二)读一读

1、借助自己已学过的字试读课文,并把不认识的字画出。(用自己习惯的符号)同学互相帮助,解决不认识的字。

2、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注意听不认识字的读音。

3、教师领读,学生跟读。听领读时做到:看着教师领读的字,听准教师的读音。跟读时做到:看着读的字,像教师一样读准字音。

4、分小组读,展开互帮互学。

5、自由读,齐读。

6、请愿意读的同学读给大家听。

(三)认一认

1、课件出示课文,从中跳出生字宝宝,大声叫出它们的名字:灯 妈 天 了 大 只 有 不 回 家 宝

2、分小组,拿出卡片自由认一认,读一读,遇到不认识的请教同学。

3、请小老师带读,指名读,并引导学生用“天、大、家”等生字组词,随机认识词语:大海、回家,并用“回家”说一句话。

4、开火车读,教师纠正发音。

5、出示词语卡片,指名读,齐读:灯塔、妈妈、大海、回家。

6、学生读课文。

(四)小结

第二课时

(一)猜一猜

一盏灯,亮晶晶,不怕海浪和狂风,夜夜睁眼到天亮,茫茫大海指航程。

(二)读一读

1、听录音朗读。

2、自由朗读。要求:声音响亮,读准字音,不丢字,不加字。

3、指名读,通过评价,落实要求。

4、同桌之间互读互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指导看图、读文,说一说:天黑了,灯塔妈妈为什么睡不着?

6、你喜欢课文的哪几句?为什么?请你大声地有感情地读出来。

(三)写一写

1、出示“天、了、只、不”,学生认读。

2、识记字形,指导书写。

天:独体字。笔顺是:横、横、撇、捺。

了:独体字。笔顺是:横撇、弯钩。认识新笔画横撇。

只:上下结构。写的时候先在田字格中上半格写“口”,再在下半格写撇、点。

不:独体字。笔顺是:横、撇、竖、点。

3、学生练习。学生先观察田字格里的字,再描两个,最后认真写一个。注意随时纠正学生的写字姿势。

(四)巩固拓展

1、比一比:有感情地朗读或背诵课文。

2、采蘑菇:复习生字、词语。

3、看一看:课件展示各种塔、灯塔,让学生欣赏。

4、说一说:妈妈多爱我,夸夸我妈妈。(可让学生回家进行。)

篇3:《灯塔妈妈》教学方案

《灯塔妈妈》教学方案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教师启发谈话:小朋友,你们知道塔吗?塔是什么样子?同学们通过看电视,看图片等积极回答见过的塔,顶部是尖的,你们看看图片和这些塔见见面吧。

2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课文,讲的是“灯塔”,你们见过灯塔吗,它建筑在什么地方,是干什么用的,我们一起学习“灯塔妈妈”。(板书课题)

二、新授:

(一)引导看图,讲一讲。

小朋友,观察图画,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灯塔”(板书),教师总结,天黑了灯塔妈妈用灯光在召唤它的船宝宝快回家,板书“妈妈”。

(二)读一读。

1自由读课文,把你认识字大声读出来,读准字音。

同学们,你们在读课文中是不是遇到了困难,现在我们相互帮助共同来解决。

2指名读,同学们,我们听听谁的声音响亮,读得好的表扬,读中纠正字音。

3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注意听不认识的字的发音。

4教师领读学生跟读,手指着,读准字音

5分小组读,展开互助互学,看哪一组读得好,表扬读的好的同学。

6齐读,在词语中识字,认字。

三、认一认。

文中跳出来生字宝宝,大声叫出他们的.名字。(教师出示卡片)灯妈天了只有不回家宝

开火车读一读,看谁读得好,夸奖读得好的同学,打乱顺序读一读,看谁最棒

A(老师)让我们选一个读得最好的当小老师吧。

B(学生)学生指名,请小老师带读。

A让我们做个游戏,请你闭上眼睛,等我说睁眼,你们就大声读出卡片上的字。小朋友,你们是怎们认识这个字的。

老师,我们猜过谜语,八只口就是“只”,大口套小口就是“回”,火+丁就是灯。

A你们能给字宝宝组词吗?随机认识词语。

B出示词语卡片,指名读:灯塔妈妈大海回家齐读这些词语。

四、精读课文。

1老师有感情范读,问问:你们说一说,天黑了,灯塔妈妈为什么睡不着吗?学生回答,因为它还惦记着它的船宝宝,船宝宝还在海里。

2你喜欢课文中的那一句话,请你有感情的读出来。

你读的真棒,读出了妈妈对宝宝的爱,你们的爸爸妈妈对你们爱不爱,学生回答爱。

3全班有感情地齐读课文。

五、写一写。

1出示生字卡片,读一读生字,巩固字音。

2板书范写生字,边写边说笔画笔顺

3学生描红指导书写。

篇4:灯塔(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中写了哪几件事物,引导学生体会灯塔面对恶势力毫不畏惧,坚守服务岗位的可贵品质。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感受灯塔的可贵美好心灵和暗礁内心的污秽。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体会灯塔面对恶势力毫不畏惧,坚守服务岗位的可贵品质。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课时:1

教学过程:

激情导入

一、学习课文

说说这篇童话写了一件什么事?

灯塔具有怎样的品质,从文中哪些地方体现出来?

想想暗礁为什么认为灯塔可恶,想把它毁灭掉?面对狂风暴雨,雷鸣闪电和咆哮的浪涛,灯塔为什么毫不畏惧?

文中写了哪几种事物?

二拓展延伸

学完这篇童话后你有何感受?

三、板书设计

[灯塔(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篇5:《大海中的灯塔》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积累美词美句,搜集谊的名言警句。

3、让学生懂得友谊的珍贵,掌握交友的艺术,交益友,惜友情。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搜集冰心的作品和友谊的精彩语言。

2、学生准备:搜集有关友谊的名言警句和名人故事。

◆教学重难点:

抓课文中的重点语句和优美词句,增进对友谊的了解,懂得交友的艺术,学习在习作中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表情达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同学们喜欢交朋友吗?你喜欢交什么样的朋友呢?今天我们就来听听冰心奶奶对友谊的看法吧。

2、出示课题《大海中的灯塔》,齐读课题。“大海中的灯塔”在课文里指什么,这儿用了一种什么修辞方法呢?我们读了课文就知道了。让我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放声朗读课文。

二、自读课文,明确要求

1、出示自学要求。

(1)把课文读通顺,读熟练。

(2)用“△”标出不能理解的词句。

(3)用“﹏﹏﹏”画出你感受最深的句子,并在旁边批注你的体会。

(4)用“    ”勾出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的句子,体会它的好处。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相机指导。

三、质疑问难,探究交流

1、抽生提出不能理解的地方,师生共同探究解决。

如:“古人说‘最难风雨故人来’--不但大自然有风雨,心灵上也有风雨。”  引用了清朝孙星衍的诗句,本意是最难得的是朋友在风雨交加的时候来看望。这儿是说当我们孤独无助,心灵受到伤害时最感动的是有知心的朋友来抚慰。可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举一个事例来说说体会。

2、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要结合文中的语句让学生反复读,结合生活中的事例,为学生解答疑难。

四、品读感悟,交流情感

1、抽生品读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并说说自己的体会。

如:“友谊是大海中的灯塔,沙漠里的绿洲。”指出朋友之间的帮助要雪中送炭,要想人所想,急人所急,送人所需。

2、冰心奶奶告诉我们,交友是一种艺术,交朋友要怎样做呢,什么是真正的友谊呢?把你喜欢的句子有感情地读出来。举例说说你和朋友之间发生的事,谈谈对友谊的认识。

师总结:要交益友,交挚友;要付出,要奉献;相互取长补短;要雪中送炭;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互相提醒,共同进步。

3、抽生汇报使用修辞手法的句子,体会它的好处。解决开课时提出的问题。

五、积累语言,拓展延伸。

1、仿写句子。

例:友谊是大海中的灯塔,沙漠里的绿洲。

友谊是春天的一缕阳光,                               ;

友谊是一句鼓励的话语,                               ;

友谊是雪中送炭,                                     ;

,                              。

2、学生交流课外搜集的谊的名言警句,教师补充。

世界上没有比友谊更美好、更令人愉快的东西了;没有友谊,世界仿佛失去了太阳。 --西塞罗

世间最美好的东西,莫过于有几个头脑和心地都很正直纯洁的朋友。

--爱因斯坦

友谊是两颗心真诚相待,而不是一颗心对另一颗心的敲打。--鲁迅

朋友是雨中伞,有你不凄惨;朋友是菜中盐,有你才香甜;朋友是被中棉,有你才温暖;朋友是雪中炭,有你驱严寒。--手机短信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量、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孔子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如醴。--庄周

人之相知,贵相知心。--李陵

3、摘录你喜欢的句子。

4、好书伴我行。

课外阅读冰心的作品,《繁星》《春水》《再寄小读者》《小桔灯》等。

[《大海中的灯塔》 教案教学设计]

篇6:《灯塔爷爷的朋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知道灯塔爷爷都有哪些朋友,懂得只要你把别人当朋友,你就有许多朋友。

3、正确认读十个生字。

教学重点:

理解“您把别人当做了朋友,您也就有了许多朋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两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板书:朋友

在生活中,我们有许多好朋友和我们一起玩耍、做游戏,是他们让我们的生活洒满阳光,充满欢乐。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有关朋友的课文――《灯塔爷爷的`朋友》。

二、看课题质疑

1、齐读课题。

2、读了课题后,你想知道什么?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现在请同学们带着问题,借助拼音自读课文,到书中寻找答案。

1、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标出生字词。

2、同桌合作读。

3、自主读书,边读边思,划出所寻找到的答案。

四、识记生字

1、师:为了更好地读课文,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生字吧!

出示:塔 独 立 您 怪 哇 笛 谈 身 旁

(1)自己试读生字,想一想用什么方法很快认识它。

(2)指名当小老师领读。

(3)全班交流识记方法。

(4)这些生字娃娃与朋友组成了词,请大家读读。

出示:灯塔 独立 您好 奇怪 好哇 汽笛 谈心 身旁

(5)用“奇怪”说一句话。

(6)开火车读。

(7)轮读课文。

五、学习第一自然段

1、出示灯塔图,说说看到了什么?

2、师引导:茫茫的大海上,只有灯塔爷爷独自站立着,你看后有什么感受?一只海燕看见了,它是怎样说的?

3、通过读课文你还知道了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演示动画课件。找到一个朋友读出相应的句子。

4、同桌分角色读第一自然段。

5、老师小结:灯塔爷爷四周围绕着朋友,就不会感到孤单和寂寞。

六、学习第二自然段

1、课件出示“我明白了,您把别人当做了朋友,您也就有了许多朋友。”

海燕听了灯塔爷爷的话说了什么?齐读。

2、谈谈你读后懂得了什么?

七、总结全文

灯塔爷爷告诉我们:只要我们敞开心扉,把别人当做朋友,友善待人,友情就会像和煦的阳光照进来,像清新的空气扑进来,使我们的生活更加快乐、美好!

篇7:《灯塔爷爷的朋友》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课本第16课《灯塔爷爷的朋友》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

2、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知道灯塔爷爷都有那些朋友,懂得只要你把别人当朋友。

3、正确认读本十个生字,会写七个生字。

教学重点:

识记生字,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把别人当做了朋友,你也就有了许多朋友”这句话。

教学流程:

一、激趣引入:

师:小朋友们,你有朋友吗?你和朋友在一起时,你快乐吗?(学生自由说一说)今天我们来学习16课《灯塔爷爷的朋友》。(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小朋友们,借助拼音试着读课文。记住:要读准字音,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时,用笔圈出来,多读几遍。

2、同桌之间互相检查认字情况。

3、检查生字,用猜字游戏检查生字。

三、再读课文,理解内容

1、(出示图)也可在黑板上画

师:老师这里有一幅图,同学们可要仔细观察呀,然后说一说你都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质疑,从中引出“灯塔爷爷孤单吗”)

教学中让学生潜心读书,到课文中去探索,给自己的疑问找到答案,用笔在书上画一画,和同桌或前后位的同学讨论,把自己的发现或疑问告诉全班同学,师生共同讨论,使学生明白,灯塔爷爷为什么不孤单。

师:小朋友们,你们也有很多朋友,现在想不想把大自然中的事物当做朋友呢?(想)谈一谈你想把哪些事物当做朋友,想和它们说点什么?(让学生说出他们心中所想)

2、师:同学们,如果你自己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你会孤单吗?(不会)为什么?(引导学生说出海燕说的话,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3、有朋友是快乐的,让我们带着这快乐的心情再读课文。(自由结组,分角色朗读)

四、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用生字卡片巩固学生认字。(开火车读)

2、教师出示生字,学生观察,说一说怎样记住它们。

3、练习组词,用自己喜欢的词说一句话。

4、练习书写

五、拓展练习:

把你的朋友画在小本本上,并写出你想对他说的话。

篇8:《妈妈睡了》教学设计

教材解析

《妈妈睡了》讲述了妈妈在哄孩子午睡的时候,自己先睡着了。看着熟睡的妈妈,孩子觉得她很美丽,很温柔,同时也感受到了妈妈的辛苦与劳累。通过孩子观察熟睡中的妈妈的举动,我们感受到了他对妈妈满满的爱;而通过孩子观察时的想象,也体会到了妈妈对孩子深深的爱。

本课第一自然段描写了妈妈哄孩子午睡的场景,这是一幅我们常常能见到的画面:妈妈哄着孩子,哄着哄着自己先睡着了。对妈妈来说,这是辛劳地操持家务后难得的小憩,所以妈妈睡得沉沉的,睡得好熟,好香。第二至四自然段详细描写了睡梦中妈妈的样子,用3个并列式的段落描写妈妈的美丽、温柔和劳累。这三段中,有对妈妈熟睡样子的描写,“明亮的眼睛闭上了,紧紧地闭着;弯弯的眉毛,也在睡觉,睡在妈妈红润的脸上”;有孩子看到妈妈熟睡样子的联想,“好像在睡梦中,妈妈又想好了一个故事,等会儿讲给我听……”;还有孩子看到妈妈熟睡样子后内心的想法:“她干了好多活,累了,乏了,她真该好好睡一觉”。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描写,使妈妈的形象更加丰满,让人亲近。课文在最后一段还穿插了场景描写:“窗外,小鸟在唱着歌,风儿在树叶间散步,发出沙沙的响声”,这句话既表现妈妈睡得很熟,周围的一切都听不见了;又营造静谧美好的气氛,让人感受家的温馨。

插图画了妈妈哄孩子睡觉,孩子没睡,她自己先睡着了的场景:妈妈睡得好熟,好香,就像文中描写的一样,眼睛紧闭,嘴角带着微笑,乌黑的头发粘在额头上,看上去美丽、温柔,却也显得劳累。妈妈的一只手搭在孩子的肩上,好像睡梦中还想着要哄着孩子。孩子的眼睛睁得大大的,静静地看着睡梦中的妈妈。孩子不吵也不闹,就是想让妈妈能好好睡一觉,这是多么体贴妈妈的孩子呀。

教学目标

1.认识“哄、先”等1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发”,会写“哄、先”等8个字,积累“的”字短语,会写“明亮、故事”等4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通过关键词句,感受睡梦中妈妈的美丽、温柔与辛劳,体会妈妈与孩子之间美好的爱。

【教学重点】通过关键词句,体会妈妈与孩子之间美好的爱。

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

1.识字。

从读音方面来看,“粘”是多音字,读音为zhān和nián。读作nián时,词性是形容词,指具有粘性。读作zhān时,词性是动词,指黏的东西互相连接或附着在别的东西上。在这篇课文中,“粘”作动词用,读作zhān。这是学生第一次学习“粘”字,因此它的另一个发音不必说。

“发”是多音字,在课文中念f白,可以组词为“头发、白发”。另一个读音念fā,可以联系之前接触过的“发现、发明”等词语来进行读音的辨别。

从字形方面看,“哄、吸”与“润、汗、沙”是两组部首相同的生字,可以进行归类识记。“额”是形声字,部首“页”表示头部,“颜、颊、颈、颌”等字都是“页”部。

从字义方面看,“粘”和“乏”两字,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不多,是理解的难点。“粘”字可以用实物演示的方式,比如,把贴着双面胶的小花粘到黑板上,理解“粘”的意思;接着让学生看看插图,想想妈妈的头发为什么会粘在额头上,通过图文对照,在故事情境中理解“粘”的意思。“乏”字的理解,可以让学生从文中找到近义词,“乏”和“累”意思相近。

2.写字。

本课要书写8个字。“哄、脸、沉”是左窄右宽的字,其中“脸、沉”左右两部分高低是一样的。“窗”笔画最多,上宽下窄,下半部分的“身”中一点要出头。

本课8个字书写要点:

二、课文学习

1.朗读指导。

本课的朗读有两个重点:一是课文中含有大量“的”字短语,也有“地、得”字短语,注意读的时候要读得轻而短。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将“的、地、得”字体变小、显红等方法来提示学生朗读的时候不拖音,读好短语和句子。特别要注意课文中这句话:“她乌黑的头发粘在微微渗出汗珠的额头上?”句子比较长,句子中有两个“的”,要指导学生读好停顿。

另一个朗读重点是要注意指导学生读出轻柔的语气。妈妈熟睡中的模样,读的声音不能太大。要引导学生在体会感情的基础上,带着爱意,轻柔地朗读。可以有重点地抓住几个句子来练习朗读,比如,“是的,她在微微地笑着,嘴巴、眼角都笑弯了,好像在睡梦中,妈妈又想好了一个故事,等会儿讲给我听……”,这个句子既写了妈妈熟睡的样子,又写了孩子的想象,在朗读前,可以让孩子想象说话:妈妈在睡梦中微笑着,她可能会在梦中想到什么呢?请学生自由表达。在学生说话的基础上,可以继续追问:为什么孩子会想到妈妈在梦中又想好了一个故事呢?从孩子的"想象中,你觉得这是一位怎样的妈妈?通过这些问题的讨论,让学生走近文中的妈妈,同时又不由地联想到自己的妈妈。教师在激发情感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读出对妈妈的爱。

2.理解运用。

课文第一自然段可以让学生交流一下:为什么妈妈哄我睡觉自己却先睡着了?为什么妈妈会睡得那么熟,那么香?通过问题讨论,让学生初步了解妈妈的辛苦与劳累。

第二自然段可以抓住“明亮的眼睛…‘弯弯的眉毛…‘红润的脸”这三个短语,来感受妈妈的“美丽”。第三自然段需重点理解“温柔”的意思,可以联系生活提问“你觉得谁也很温柔”来加深对“温柔’’的理解。抓住省略号“……”,想象妈妈还会在梦里想到什么,所以脸上挂着微笑。第四自然段是本课学习的重点。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讨论:哪里可以看出妈妈好累?妈妈做了什么会这么累?可以请学生联系日常生活,说说自己的妈妈为家里人都做了些什么?在理解文本和体验情感的基础上,朗读体会妈妈的辛苦与劳累。

值得关注的是,课文第二、三、四自然段,结构相似,第一句话都是描写睡梦中妈妈的样子,其他句子都是围绕第一句来描写。可以在学习了第二至四自然段后,请学生整体读一读这三段,引导学生发现这三段结构的相似之处。

3.课后练习。

课后第一题,可以分成两步完成。第一步,在初读课文时,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整体感知,边读边找。找到“睡梦中的妈妈真美丽”“睡梦中的妈妈好温柔…‘睡梦中的妈妈好累”这三句话。教师可以板书“美丽、温柔、劳累”。重在引导学生提取重要信息。在学习完课文之后,可以让学生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睡梦中的妈妈”是什么样子的。可以选择印象最深的一点展开说,也可以三个方面都说。学生在表达中可以和课文中所用的词语不一样,比如,“睡梦中的妈妈是安心的”,因为她已经做完家务,可以沉沉地睡去;又如,“睡梦中的妈妈是快乐的”,因为孩子不吵不闹,那么懂事体贴。在对课文学习的基础上,鼓励学生个性化的表达。

课后第二题,可以结合第二自然段的教学来完成。让学生观察课文的插图,说说睡梦中的妈妈美在哪里。结合学生的回答,出示“明亮的眼睛”“弯弯的眉毛”“红润的脸”“乌黑的头发”“微笑的嘴角”等短语,请学生把这些短语读正确。在说话和朗读的过程中,学习词语搭配,用恰当的词语填空。在此基础上,出示练习题,让学生尝试拓展说话,比一比谁说得多。

课后第三题,可以让学生观察睡梦中的妈妈,第二天回学校后进行交流。通过这一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近自己的妈妈,感受妈妈的辛苦。

三、实践活动

夸夸自己的妈妈:请学生准备一张彩纸、铅笔、水彩笔,制作一张贺卡,在贺卡上夸一夸自己的妈妈,并将贺卡送给妈妈。

教学设计举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哄、先、闭、紧、润、等”6个生字,写好“哄、脸、沉”3个左右结构的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利用课文信息,说说“睡梦中的妈妈”美丽、温柔的样子。初步体会妈妈和孩子之间的爱。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人,揭示课题

1.谈话导人:你们平时观察过自己的妈妈吗?请学生说说妈妈的样子。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题目是《妈妈睡了》。

3.教师引导:妈妈睡了,朗读课题时声音要轻柔一些,才不会吵醒妈妈。引导学生用较为轻柔的语气读好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朗读第一自然段,随文识字。

(1)识记生字“哄”:请学生说说“哄”字为什么是口字旁。

(2)请学生联系生活说一说:小时候,妈妈是怎样哄你睡觉的?引导学生在语境中理解“哄”的意思。

2.初步体会妈妈的辛苦。

(1)识记生字“先”:这是一个表示顺序的词语,它的反义词是什么?(后)

(2)教师引导:妈妈在哄“我”睡觉,怎么自己先睡着了呢?

(3)指导朗读:妈妈太累了,睡着了,读这句话的时候要轻声。

篇9:《和妈妈在一起》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一)编辑指导思想:  本课是“造型表现”领域的一个内容。孩子们从小就喜欢和妈妈在一起,因此,他们很容易就理解动物母子之间的亲情,这样便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感悟母子之间的亲情,丰富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  在前几册教材的基础上,本课作业上有一定的提高:既要表现出动物的特点,有要表现出母子之间的亲情。教材编入了动物和它们的妈妈在一起的图片。教学中可以通过观察这些图片,引导学生分析妈妈关爱孩子的神态,感悟动物妈妈与孩子的亲情。同时这些图片还可以帮助学生认识、了解表现动物的外形特征。(二)教学内容与目标:1、显性内容和目标:  通过泥塑过程,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在观察、分析动物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2、隐性内容和目标:  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通过想象小动物和妈妈在一起的情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与同学的合作中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回忆、观察、分析、表现动物和妈妈在一起的情景。   难点:动物的特征和情节的表现。(四)课前准备:  图片、彩泥、工具等。(五)课时:2课时二、教学过程:  第1课时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1、    讲故事:小鳄鱼和小猴子和它们的妈妈在一起的故事提问:谁还知道别的动物和他们的妈妈在一起的故事?(小组讨论、发言)2、    揭示课题:故事中的动物有什么突出的特点(都是和妈妈在一起)3、    欣赏书中的图片,讨论:动物们有什么突出的特点?(指名讲不同的动物的特点)4、    讨论:怎样用泥来表现动物的特征?5、怎样表现出是孩子和妈妈在一起?6、布置作业:可以两人或小组合作完成。7、作业展示4:用故事的形式把自己的作业讲个别人听。听故事,继续编故事。请几个学生上台讲故事。           同桌讨论,并表演和妈妈在一起的样子。  如:河马嘴巴大,耳朵小。松鼠的尾巴很大等  思考,讨论,交流:找到揉、戳、搓、压、切等方法。 妈妈的动物是大点的,孩子小点。还可以从神态上表现。完成作业。 将自己的作业集中在一起,互相讲评。稳定情绪,激发兴趣,启发想象。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解决教学的难点。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造型能力。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培养合作、交流、评价能力。第2课时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1、    欣赏上节课的作品。请几个同学上台编故事,表演。2、    提问:你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表现小动物和妈妈在一起的情景?3、    学生个人或小组合作,自由选择表现方法来完成作业。4、    小结。作业展示。 欣赏、听故事、看表演。   思考,回答。(绘画、剪贴、等) 制作完成作业。   将自己的作业集中欣赏、评价。培养兴趣。    培养发散思维。 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

篇10:《树妈妈》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听《摇篮曲》(舒伯特);唱《大树妈妈》

教材分析:

《大树妈妈》是一首抒情性的儿童歌曲,具有“摇篮曲”风格。

歌曲采用拟人化的手法,歌颂了大树妈妈对小鸟的百般呵护。歌曲为单段体结构,全曲的音域只有八度,旋律亲切,柔和,休止符的运用生动地表现了大树妈妈对小鸟的深厚的爱。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体会到母爱的伟大,感受到摇篮曲优美、抒情、柔和的风格,了解尊敬长辈,关心他人是一种美德。

2、学会用轻柔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并能有感情地进行表演。

3、通过角色表演,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合作能力有所提高,并能尝试有个性的创造性活动。

教学重点:

体会摇篮曲的风格特征,并能通过唱、演表现出来。

教学难点:

正确演唱后八分休止,做到音断而气不断,通过演唱,感受八分休止符在塑造音乐形象中所起的作用了。

教学方法:

采用创设“摇篮曲”情境导入新课;

采用随故事情节的发展层层递进,学习歌曲;

采用创编音乐剧的活动,培养学生创造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静态画面:一位年轻的妈妈在摇着摇篮哄小宝宝睡觉)

在舒伯特《摇篮曲》的音乐声中,师生安静地走进教室坐好,老师引导学生轻轻地随着音乐的旋律摇摆,或闭着眼睛静静地听,感受乐曲的优美意境。

师:小朋友们,这段音乐带给你怎样的感受?让你想到了怎样的情景?

生:好象在小船上(天空中飞翔,象妈妈在哄我睡觉)

师:小朋友们说得都很好。这段音乐有个非常好听的名字,叫《摇篮曲》,它是妈妈在哄小宝宝睡觉时唱的歌曲.你觉得她的声音是怎样的?对,摇篮曲就要用轻轻的柔柔的声音演唱。你们爱妈妈吗?谁来表达一下爱妈妈的心情?请你有感情地喊一声“妈妈”(指名学生喊,再一起喊一声“妈妈”)

(二)巧妙引导,解决难点。

师:恩,从你们的喊声中老师强烈地感受到你们是多么地爱妈妈,那么你想体验一下做妈妈的感觉吗?

播放歌曲《大树妈妈》的旋律,引导学生都来当一回小妈妈。和着音乐的节拍做哄小宝宝入睡的动作(取出椅子底下事先准备好的布娃娃,要求动作必须合拍。师巡视,表扬做得好的学生——在额头上贴纸)

师:在妈妈温暖的怀抱里,小宝宝们都安静地睡着了。点击出示:咦,还有一个小宝宝没睡着,他在干嘛呀?(一个娃娃躺在摇篮里,大眼睛一睁一闭)小朋友们学着他做一做,好吗?(师用手势引导学生睁眼闭眼)

师:你能用嘴巴来模仿吗?(引导学生用嘴巴一张一合)——点击出示:啊0啊0啊0啊(老师指出“啊”代表张嘴,“0”代表闭嘴),引导学生读一读。

学生掌握后,试着让他们把“0”处理放在心里默读。

(三)故事导入,学唱新歌。

师:小朋友们的表现可真棒!为了奖励你们,老师呀准备了一个故事,想听吗?(播放自制多媒体FLASH动画,配乐)鸟妈妈生了一只可爱的鸟宝宝,她每天给宝宝梳头、洗脸、喂食,还常常哼着摇篮曲哄鸟宝宝睡觉,鸟宝宝在妈妈的照料下可幸福啦!.可是天有不测风云,一天鸟妈妈象往常一样出门给宝宝觅食,被一只可恶的老鹰吃掉了.从此小鸟成了可怜的孤儿.小朋友,你们想知道后来小鸟的命运是怎样的吗?(播放歌曲录音《大树妈妈》,同时出现画面)

师:是谁做了小鸟的妈妈呀?生回答:《大树妈妈》(出示歌名)

师:谁能说说“大树妈妈”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生回答,师引导观察图,逐句出示第一段歌词。

师:好!让我们一起来走近大树妈妈。

大树妈妈个儿高,

托着那摇篮唱歌谣,

摇呀摇,摇呀摇,

摇篮里的小鸟睡着了。

师:小朋友们,你能按照老师的"节奏来读吗?

出示曲谱。学生学读。

(播放)听录音范唱,要求:张口默唱,体会歌曲的情绪,找一找旋律中两处不同的树叶。跟着老师唱一唱不同树叶处。

逐句跟着老师唱一唱后提问:你觉得应该用怎样的声音来演唱?指导学生用亲切轻柔的声音完整演唱歌曲(第一段歌词)。

学习第二段歌词:

师:小鸟美美地睡了一觉,醒来了,睁开眼睛正看见大树妈妈对着它呵呵笑。点击出示(读一读)

动画FLASH风吹树叶摇,雨点落下来。

师:看!天气变了!

师生接口唱第二段歌词(可交换)

指导学生用亲切柔和的声音完整演唱两段歌词。

(四)分组创编,角色表演

1、师:小朋友们喜欢大树妈妈吗?那你们愿意来演一演《大树妈妈》吗?(请同桌自由组合,一位扮演大树妈妈,一位扮演小鸟,跟着音乐表演)播放《大树妈妈》歌曲

2、师:小朋友们表演得可真好!可老师总觉得还不过瘾,我们请小花、小草等好朋友一起加入表演好吗?老师先给他们分好组(分配好角色)。

3、点击:师边配乐讲故事。请分好组的学生当堂表演,师口述故事情节(分四个场景,学生分组表演.(多媒体展示动画画面)

(1)从前,有一棵大树,它的个子呀好高好高,每天举着茂盛的枝叶为小花、小草、小蚂蚁们遮风挡雨,大家都管它叫大树妈妈。

(2)有一天,树妈妈又救助了成了孤儿的小鸟,大树妈妈用树叶做成了一个温暖的摇篮,随着风儿摇呀摇,摇呀摇,在大树妈妈的怀抱里,小鸟甜甜地进入了梦乡!

(3)风来了,雨来了,大树妈妈用树叶编织成小伞为小鸟遮风挡雨。

(4)听,大树妈妈微笑着为小鸟唱起了摇篮曲,多么温柔,多么动听,小鸟幸福地笑了,大家都幸福地笑了。

4、学生完整听音乐表演故事情节。

(五)听听唱唱,课堂拓展

师:大树妈妈真伟大!世上所有的妈妈都是最伟大的。你想对妈妈唱什么?说什么?点击:《世上只有妈妈好》、《我的好妈妈》,引导学生演唱。

师:我们再来看看小乌鸦是怎样爱妈妈的呢?

点击:(MTV)《小乌鸦爱妈妈》

第一遍音乐结束,把音量放低。

师小结:通过这堂课的学习,老师想请小朋友们今天回去向妈妈表示一下爱心:你可以唱一首爱妈妈的歌,念一首爱妈妈的诗,或者只要亲手夹一口菜给妈妈吃也可以,能做到吗?

放大音量《小乌鸦爱妈妈》,让学生听着音乐走出教室!

篇11:《树妈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自主选择识字方式,认识4个会认字;练习书写8个会写字,参照“我的词语库”自主积累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童话故事语言的流畅、情节的曲折、人物的生动。

3、感悟课文内容,体会母爱的伟大并受到情感的教育。

4、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表现力,续编故事或表演童话剧。

教学重点难点:

1、感受童话故事语言的流畅、情节的曲折、人物的生动。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母爱的伟大。

教学准备:

课文朗读带、生字卡片等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1、放音乐《世上只有妈妈好》,学生自由谈:你想到了什么?

2、谈谈妈妈关心自己的事例。

3、今天我们来学习一则日本童话故事,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默读课文,标好自然段,画出不认识的字或不理解的词语。

2、出示与生字连在一起的词语,指名读,并带读。

3、自主识字。

4、生字、词语回归课文,指名分小节读课文。

三、理解感悟:

1、朗读课文,思考问题:

你喜欢童话故事中的谁?为什么?

你知道课文为什么叫“妈妈留下的葡萄树”吗?这棵葡萄树有什么含义?

2、抓住重点句子朗读,理解母爱的伟大。

抓住课文的3、4小节描写护理妈妈动作、语言、心理活动的句子,边读边悟,在读中感受母爱的伟大。

3、结尾拓展:小狐狸一直没有找到妈妈,它的妈妈到底哪儿去了?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画面。

第二课时

一、巩固复习生字、课文:

1、出示生字、词语卡片,指名认读。

2、指名分小节读课文,注意要读正确、流利、有感情。

二、指导写字:

1、出示要写的8个字,认真仔细的观察这些字并一一认读。

2、让学生指出哪些字难写,老师根据情况指导。

3、学生书空,自主记忆生字。

4、扩词、写句子,巩固记忆生字。

5、练习写字,评价。

三、感悟道理:

1、小狐狸明白了这棵葡萄树是怎么来的,你能替小狐狸说说吗?

指名回答。

2、小狐狸为什么要谢谢妈妈?它想对妈妈说些什么?

四、拓展延伸:

回想起妈妈为自己所做的一切,你想对妈妈说什么?

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回家以后读给妈妈听。

五、实践练习:

1、续编故事,写下来,并自己编排出来在班上进行表演。

2、课外阅读一篇童话,感悟文中的道理。

板书设计:

7 妈妈留下的葡萄树

狐狸妈妈——爱——小狐狸

找吃的等妈妈

摘葡萄哭起来

喊起来蹿出洞

没回来妈妈,你在哪里?

篇12:《树妈妈》教学设计

教学理念: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音乐课的基本价值在于通过以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活动为主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通过音乐艺术实践,增强学生音乐表现的自信心。充分设定生动有趣的创造性活动的内容、形式和情景,发展学生的想像力,增强学生的创造意识,强调音乐的情感体验,根据音乐艺术的审美表现特征,引导学生对音乐表现形式和情感内涵的整体把握,领会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教学设想:

〈树妈妈〉是小学二年级三册教材上的一首歌曲,我在设计本课时,考虑到二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喜欢游戏、模仿,爱帮助人,有爱心等特点,所以我以趣味性的多媒体演示和灵活多样的音乐实践活动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注重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发展音乐的感受、表现能力及创造能力,丰富学生情感体验。能同过聆听歌声时能作出相应的情绪或体态反应,初步培养学生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养成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逐步积累鉴赏音乐的经验。并通过自制乐器的演奏和小组合作表演歌曲内容,培养学生团结友爱的合作精神和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通过对歌曲的学习,巩固四三拍节奏型的特点,初步认识休止符。

情感目标:通过歌曲动作的创编和给歌曲伴奏等,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使他们的创作能力,表演能力等得到充分的发挥。还培养了他们热爱大自然和小动物的思想感情,体现了他们的爱心。

教学重点:

有感情有表情的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表现四三拍节奏的特点。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头饰、打击乐器、大歌单、钢琴。

程序:

教的活动。

学的活动。

设计意图。

音乐律动。

师播放音乐《火车开啦》,和学生随着音乐做着开火车的动作,微笑热情地带领学生进入教室。

学生随着音乐进行律动,跟着音乐欢快的拍手、剁脚。

和学生拉进距离,让学生感到教师亲切容易接近,从而为营造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打下基础。

组织教学:

情景引入,通过多媒体的演示。让学生闭上眼睛听音乐《树妈妈》的主旋律,而后睁开眼睛欣赏树林里各种各样的鸟飞来飞去和发出欢快的叫声。

学生闭上眼睛倾听进入情景感受美妙的音乐。

睁开眼睛观赏画面把自己融入其中。感受鸟儿欢快的心情。

根据低年级的学科特点,以及学生的心理特点,安排此环节激发小学生热爱大自然和小动物的思想感情,为一下环节作下铺垫,培养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发声训练:

小朋友们刚刚听了各种小鸟的叫声,你们还知道哪些动物的叫声呢?能告诉老师么?

师唱:我是一只小鸡,小鸡怎样叫?并有此引入发生训练师问各种小动物的叫声。

学生兴趣高昂接唱小动物的叫声,自然地进行了发声训练。

根据小学生喜爱小动物的特点和他们平时的观察和积累,对小动物的叫声熟悉接近生活,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很自然的达到了发生训练的目的。

学习歌曲:

多媒体课件演示小鸟飞来飞去,站在树枝上的小鸟下面贴了节奏卡片。

师:小朋友们你们看小鸟也欢迎你们来到树林里做客,可是小鸟有问题不能解决,想让小朋友们出出主意呢!

小鸟飞起来就出现了节奏卡片。四三拍的节奏型和有休止符的节奏型练习。

学生用自己的方式练习节奏(拍手、剁脚、拍肩、拍腿、)感受四三拍的节奏型特点。

让生来打节奏。

利用小学生爱玩、爱帮助别人的心理特点设计此环节使他们的注意力得到吸引。并且通过自己动手、动脑完成节奏的练习。避免了枯燥的被动学习方式,变为积极主动的学习。并为学唱歌曲打下了基础。

程序:

教的活动。

学的活动。

设计意图。

出示大歌单〈树妈妈〉师范唱歌曲。

师引导学生学唱歌谱和歌词。

生通过多种方式哼唱歌曲,理解歌词大意。

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有感情有表情的演唱歌曲。

师调动学生热爱大自然和对小动物的爱心引导他们对歌曲的理解,并亲身感受旋律的优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学会歌曲的演唱。

感受与体验:

角色表演。

生扮演大树、小鸟、画眉、喜鹊等各种小动物来到大森林里,表现歌曲意境。

给曲子伴奏。(用自己喜欢的能发出声音的东西来给歌曲伴奏。)

自主活动: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说、演、唱、跳、画等。

学生小组合作创编动作。

学生进行表演。

拿出自己准备的杯子、瓶子、或者碗、碟子等敲击出声音,为歌曲伴奏。

自主选择:

如唱歌、跳舞、画画、讲故事、演小品等。

面向全体学生,给每个学生表现的机会,培养学生互相合作学习的品质,挖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给他们展示自己的机会,使每个学生的潜力都得到开发。让每个学生的能力都能在愉快的学习环境中得到锻炼和提高,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获。

结束部分:

小朋友们来到美丽的大树林和小动物们一起度过了一段欢乐的时光。有没有小朋友想对树妈妈和小动物们说些什么呢?

让小朋友从现在开始收集有关热爱大自然和保护小动物的资料。

篇13: 《妈妈睡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写本课8个生字,会读文中11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深刻体会同学之间的关爱之情。

过程与方法:

1、学生反复诵读,借助插图,展开想象来理解课文的情感。

2、展开小组讨论,对课文的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分析。

3、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扩大学生阅读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帮助学生建立同学之间要互帮互助,团结有爱的情感。

课前准备:

课件、奖励评价志等。

教学过程与设计说明:

教学过程

设计说明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播放学生的照片集

2、学生谈观后的感受

3、拿出自己准备的家庭照,互相交流、分享。

4、过渡

师:谁关注过爸爸妈妈?(学生回答)

师:有这么一个小朋友,在妈妈睡着了的时候,仔细地看着妈妈,你们想不想听听他讲讲?

二、学文

(一)揭示课题理解课题。

1、出示课题:妈妈睡了

2、指导读题目,读出情感。

(二)配乐范读

(三)交流感受

让学生谈谈听了课文之后,有什么想说的。

(四)学习生字。

1、自读课文,老师提示要注意认读生字,多和生字打招呼,直读到自己满意为止。

2、同桌互读。

3、指名接段读文。

4、学生评价刚才那几个同学读书的情况。

(1)评价优点

(2)提点意见

5、出示带生字的重点句子。

(1)读句中的生字。

(2)读句子

(3)去掉生字的读音再读。

(4)去掉生字所依存的语境,只剩下生字,再读。

(五)有感情地读课文。

师:仔细想,睡梦中的妈妈是什么样子的。

1、自读

2、班内交流。教师适当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睡梦中的妈妈真美丽”、“睡梦中的妈妈好慈祥”、“睡梦中的妈妈好累”

第二课时

一、升华文中的情感和思想

1、你想对妈妈说什么?

2、展示并朗读班内一位学生母亲写给女儿的信。

3、再读课文。

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让学生感受、交流、分享家庭照。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进入知识的形成过程。引出课题自然流畅。

从指导读课文题目,到教师范读,图文并茂,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进行读、品活动,同时教给学生评价的方法。使学生懂得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别人。

识字是低年级学习的重中之重,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进行符合低年级孩子的特点。

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放手学生读中感悟,并有机的将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利于学生理解。

采用本班学的一位母亲给孩子写的一封信来感染学生,将母爱的博大进一步升华。对体会中心很有帮助。

二、写字

1、出示生字认读。

2、在具体环境中认读:课件出示带有生字的超市标签、公益广告……

3、出示要写的生字

以各种形式和生字“打招呼”

4、让学生挑出最难写的字进行指导。

(1)老师范写

(2)学生描红

(3)讨论怎么记住这个字?

5、让学生找其他生字之间的联系和规律,如左右结构的字在田字格中的占格位置等

6、学生练写其他的生字。

采用在语言环境中认读和以各种方式和生字“打招呼”两种形式进行生字认读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年龄特点。

三、学后总结

老师让学生总结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四、课后延展

1、推荐短文

2、在小本本上积累。

培养学生从小积累运用的能力,并通过对课外短文的阅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篇14: 《妈妈睡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哄、先”等1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发”,会写“哄、窗”等7个字,积累“明亮的眼睛”等短语。

过程与方法: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说说睡梦中的妈妈是什么样子的。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睡梦中妈妈的美丽、温柔与辛劳,体会妈妈与孩子之间美好的爱。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说说睡梦中的妈妈是什么样子的。

教学难点

感受妈妈的美丽、温柔与辛劳,体会妈妈与孩子之间美好的爱。

教学方法

图片欣赏、合作交流

教学时间

教具多媒体课件

预习设计朗读《妈妈睡了》

教学过程修订

一、图片导入,激发兴趣

1、观察图片,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妈妈睡了

2、朗读课题《妈妈睡了》,书写课题。

二、初读感知,总体把握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说说“睡梦中的妈妈”是什么样子的。

2、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认读情况。

(1)齐读词语

(2)长句子训练朗读

3、整体感知,了解文脉。

全班交流归纳“睡梦中的妈妈”是什么样子的。

板书:真美丽、好温柔、好累。

三、品读课文,体会母爱

1、感受妈妈的“美丽”。

自由地朗读第2自然段,想一想:你从哪里读出了妈妈的美丽?

(1)默读课文,画出描写妈妈的美丽的句子。全班交流归纳。出示语句:

课件出示:

明亮的眼睛闭上了,紧紧地闭着;弯弯的眉毛,也在睡觉,睡在妈妈红润的脸上。

①你还见过怎样的`眼睛?

预设:圆溜溜水汪汪细细黑黑

②你看过妈妈睡梦中的样子吗?仿照句式说一说。

课件出示:

睡梦中的妈妈真美丽。弯弯的眉毛,也在睡觉,睡在妈妈红润的脸上。

睡梦中的妈妈真美丽。________________,也在睡觉,睡在妈妈________________。(学生练说,点评,互评。)

(2)指导书写“脸”

①教师范写,强调脸的重点笔画。

②学生书写,展示评价。

2、感受妈妈的“温柔”。

(1)美丽的妈妈,还很温柔,请大家从文中找一找,哪里体现了妈妈的温柔?

课件出示:

妈妈微微的笑着。是的,她在微微地笑着,嘴巴、眼角都笑弯了,好像在睡梦中,妈妈又想好了一个故事,等会儿讲给我听……

(2)指导朗读:微笑,总会给人一种温柔、温暖、舒服的感觉,哪位同学能带着微笑给我们读一读这句话?指名读。

①同桌交流:你是从哪里感受到妈妈的温柔的?(交流:从“微微地笑着”等关键词句体会到的。)

②想一想:妈妈在睡梦中想到了哪些让她微笑的事呢?

(3)让妈妈微笑的事有很多,所以用省略号来表示。看来妈妈平时讲故事的时候也是“微笑”着的,真是一位温柔的妈妈。生活中,你认为还有哪些人是温柔的?

(4)指导朗读:语气轻柔,读出妈妈的温柔,读出对妈妈的爱。

3、感受妈妈的“好累”。

(1)你从哪里感受到“睡梦中的妈妈好累”?在文中画上横线,和同学交流,说说你的感受。

(2)全班交流,抓住“呼吸那么沉”“渗出汗珠的额头”“全听不到”等词语体会妈妈的劳累。

(3)指导朗读,指名读,体会妈妈的辛苦。

(4)指导书写“窗”

①教师范写,强调“穴宝盖”的字的书写规律。

②学生书写,展示评价。

四、朗读课文

1、同桌互读,把喜欢的段落读给好朋友听,并请他评价。

2、师生合作读第2~4自然段,读出对妈妈的热爱之情,感受妈妈对“我”的爱。

篇15:《大树妈妈》教学设计

《大树妈妈》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1.听《摇篮曲》

2.唱《大树妈妈》

3.拓展《鲁冰花》《祖国祖国我们爱你》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学生体会到母爱的伟大,感受到摇篮曲优美、抒情、柔和的风格。了解尊敬长辈、关心他人是一种美德

2.学会用轻柔、自然的演唱歌曲,并能有感情地进行表演。

3.通过角色表演,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合作能力有所提高,并能尝试有个性的创造性活动。

【教学重点】:

体会摇篮曲的风格特征,并能通过唱、演表现出来。

【教学难点】:

正确演唱后八分休止,做到音断气不断。通过演唱感受八分休止符在塑造音乐形象中所起的作用。

【教学准备】:

钢琴 课本 cd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宝莲灯》是小朋友喜欢看的动画片,里面的主人公沉香是大家喜欢的人物,看完之后,回答老师的问题,沉香是怎样回答妈妈问题的?

生各抒己见。

我们班女小朋友当妈妈,男小朋友做一回宝宝,男小朋友轻轻地靠在女小朋友的肩膀上享受做宝宝的感觉,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和着音乐的节拍做哄小宝宝入睡的动作。播放《大树妈妈》的旋律,

师巡视,表扬做得好的学生——在额头上贴上五角星。

2.小朋友表现的`真棒!为了奖励你们,老师准备了一个动听的故事,想不想听?(播放动画,配乐)

小朋友,那你们想知道后来小鸟的妈妈是谁呢?(播放《大树妈妈》)

师:是谁做了小鸟的妈妈呀?生回答(出示歌名)

师:谁能说说“大树妈妈”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慈祥可亲善良的妈妈)

生回答,逐步出示第一段歌词。

3.师:让我们一起走进大树妈妈。老师读一句,你们读一句。

师朗读:

大树妈妈个儿高,

托着那摇篮唱歌谣,

摇呀摇,摇呀摇,

摇篮里的小鸟睡着了。

师:小朋友们,你能按照老师的节奏来读吗?

出示曲谱。学生学读。

4.听录音范唱,要求:嘴巴对口型,在心里默唱。

逐句跟着老师唱。

连起来唱。

(要求:注意休止 :个儿高的“个”、摇呀摇的“摇”要唱得短。

注意切分音:拖着那摇篮的“着”要唱长。

学习第二段歌词:

师弹琴,学生跟琴用轻柔的声音演唱歌曲。

完整的听音乐演唱。

5.刚才我们用歌声演唱了《大树妈妈》,小朋友想不想跟老师用舞蹈来表现。

和着音乐做动作。

二、听听唱唱,课堂拓展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欣赏一首献给妈妈的歌《鲁冰花》

三、圆满小结

师:我们通过学习歌曲知道了大树是小鸟的妈妈。

那我们共同的妈妈是谁?

生:是伟大的祖国

祖国妈妈山川秀丽,景色宜人,让我们共同说一句,祖国祖国我们爱你(播放祖国大好河山)

师:播放《祖国祖国我们爱你》学生一起表演

结束:在音乐的旋律中走出教室

★ 《树妈妈》教学设计

★ 妈妈账单教学设计

★ 地球妈妈小学教学设计

★ 《爱妈妈》诗歌教学设计

★ 《秋秋找妈妈》教学设计

★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

★ 燕子妈妈笑了教学设计

★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

★ 妈妈睡了教学设计人教版

★ 《爱迪生救妈妈》教学设计及说课稿

X 关闭

  • 热门推荐

备案号:浙ICP备2022016517号-21

邮箱: 514 676 113@qq.com

版权所有 时代休闲网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