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贵书是云南省昭通市大关县木杆镇人,他带领工人,凭着精湛的技艺,实现了大关筇竹工艺品本土人才产业化加工“零”的突破。
现年41岁的康贵书,初中毕业后就外出务工,进过建筑工地,上过非煤矿山,到厂打过螺丝,在外企做过配件。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他十分信服这句话,认为只有劳动方能创造幸福,奋斗才能成就未来。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2018年初,康贵书与妻子欧贤芹返乡创业,与筇竹结缘,经过多年打拼,已拥有一家自己的企业——云南羲之竹文化科技有限公司,正带领乡亲们由“筇”而“富”。
一开始,康贵书把目光聚焦到家乡的好山好水好生态,想通过规模化发展种养殖勤劳致富,在木杆镇银吉村流转4000余亩筇竹林采笋,种植辣椒和八月瓜100余亩,并成立了大关县旭红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
后来,在大关县轰轰烈烈的百万亩筇竹产业布局中,各类新型经营主体如雨后春笋涌出,敏锐的康贵书看到了潜在的巨大商机,迅速筹办了筇竹工艺品加工厂,想在“吃螃蟹”的筇竹产业先行者中收获更多的“附加值”。
筇竹工艺品加工技术难度很高,“零基础”的康贵书怎么办?学!他四处打听,只要一有相关的培训机会,一次都不落下。可是,短期培训只能解决一些简单皮毛的东西,关键性的技术还是不能突破。面对攒下的积蓄越来越少,康贵书豁出去了,决定背水一战。一方面,高薪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到厂培训,并以订单合作分成的方式想方设法留人;另一方面,在外订购竹材工艺品拆装学习,专研技艺,培养市场眼光。
康贵书(右)在生产车间。杨德强 摄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9年,工厂生产的造型独特的筇竹火机、毛笔、手杖等产品,在昆明南博会一亮相,便备受商家喜爱和抢购。
初尝甜头的康贵书,决定从“小打小闹”向技术深水区、产业制高点再进发。在旭红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基础上,投资350万元兴建了云南羲之竹文化科技有限公司,初步形成了“公司+合作社+支部+农户”的产业化联农带农发展模式。
严谨和创新,是工艺品的灵魂。着眼筇竹竿节鼓凸的奇特外貌,以及抗干燥、韧性好、质坚硬的特性,康贵书开始投身到难度更大的筇竹圆竹家具制作。从备料、细作、手工雕刻、砂光、组立、检砂、涂装、包装等整个流程都十分注重细节,做到精益求精。
精美的筇竹家具。杨德强 摄
行业和市场回应了康贵书的努力。2022年,公司研发的筇竹圆竹家具在第五届“中国创翼”大赛中一路过关斩将,荣获云南赛区三等奖、全国优秀奖;同时员工发展到200余人,公司产值达到800万元,加入合作社的259户农户实现户均分红1000元左右。
如今,走进康贵书的筇竹工厂,映入眼帘的是热气腾腾的加工场景和琳琅满目的筇竹产品,筇竹办公桌椅、茶桌茶几、沙发、竹帘等令人叹为观止,筇竹博古架、书架、花架等让人目不暇接。这些新颖独特的产品,已远销广东、四川、贵州、江西、福建、陕西、北京等地。
谈到未来,如今已身为大关县竹产业协会副会长的康贵书信心满满。他说:我们将带动更多的农户参与到筇竹产业中来,通过不停地研发生产,把产品做精做细,把产业做大做强,让“中国筇竹之乡”这个国字号品牌越来越响。
作者:李自洪 杨华奇 杨德强 文/图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