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潮|星夜的孤独

来源 : 钱江晚报 时间:2023-04-22 00:58:47

旅夜书怀


【资料图】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资料图。CFP提供。

康德说过这样一句话:“世界上有两件东西能够深深地震撼人们的心灵,一件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准则,另一件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星空,那一望无垠无比深邃的星空总是充满一股莫测的神秘感以及由这神秘而引发的审美感。在满天繁星之时独对广袤无尽的星空,美不胜收的景致霎时充满心间。然这种审美感很快就会被一种无言的苍茫感所替代。这时,整幅心腔已因星光的吸引而飞升到星夜的深处。面对这苍茫的宇宙,联想到人的渺小。心中会不自觉地腾升起一股难以抑制的生命孤独感。

若是处在一种特定的心境中,那这星空下的心境便极易与星空的深邃在某种层面上自然而然地衔接起来,从而构成一份凄美的意境。而这种心境往往是由那种生命中潜藏的孤独感而来的。窃以为人的生命中有两种孤独,一种是渴望爱和情而不得的孤独;另一种是永恒和生命意义的追问而产生的迷惘性孤独。星空下的这份孤独意境属于第二种。

《旅夜书怀》便构筑了这么一幅凄美悠然的意境。看似不经意,实是独到运笔之所得;虽已是千年之外的音符,却是贯通性地承传到如今——因为,人对永恒和意义的追问永远不会变更。

这是一幅独特的星夜图,如若精美的名家之油画,仿如现代的星夜美景照,更似一段精细剪辑出来的星夜视频,是静中有动与动中有静的完美和谐。

作者把观览的视角定位于孤舟上,因为此刻作者就只身立于孤舟的甲板之上。放眼望去,正对着的是雄伟的长江大岸。草是细小而微的,许多许多,微不足道。这平凡的草,无名的草,从生长到枯干,又有谁知道它们关注它们呢?它们默默无闻,从生到死都是孤独地立于岸边。除了割草人偶尔来割些去喂牛饲羊之外,谁也不会去理会它们。草,是卑贱的,低下的。很少有人觉得草是珍贵的。细细想来,人在很多时候也不正如小草一样吗?人能活几十岁,小草可能几十天就逝去了,但若从根本上来看,人和小草又有什么区别呢?都是短暂的,渺小的,微茫的。草啊草,其实杜甫自身的身世遭遇又哪里这小草要好呢?携妻子儿女一直四处漂流,以投靠朋友为生。没有固定的居所,更没有稳妥的安身立命之职。寄人篱下的感觉常常使这扬名后世的伟大诗人的内心深深地打结。自尊,这两个字在他心里是多么的沉重,又是多么的阴郁。他的境况并不比这自由自在的小草好。小草,晨曦有露水滋润,日落有金黄色的夕阳涂抹;小草,有自己的栖息之所……而杜甫呢,真的连这卑微的小草都不如啊!任潺潺江水寂寞地向前流去,这孤舟沉寂无声……

把眼光从岸上收回,身旁是高高竖立着的黑乎乎的樯桅。樯桅啊,它能发挥它自己的功用,它能处在它所当处的位置上。而人却不如它,连属于自己的位置都难以寻得。代宗永泰元年(公元765年),杜甫的好友、剑南节度使严武辞世,杜甫不得不携一家大小乘舟离蜀东下,经嘉州(四川乐山)、云安(四川云阳),最后到达夔州(四川奉节)。这首诗是船至渝(重庆)忠(忠县)时创作的,可见其当时的心境是何等的凄凉悲郁。樯桅无言,人默然,唯有这孤舟伴前路。人生独处有时,此时最孤;生命凄凉有时,此时最悲——大历五年(公元770年),诗人病死在湘江的一只小船中,越发使孤舟与孤独的诗人身世发生了某种细微而深刻、永恒的联系。

再稍稍抬头望眼,一颗孤星宛然映入眼帘。它是那么遥远,遥远得简直与人不在同一空间内。它看起来是寂然下垂在天际的一角的,仿佛垂垂欲坠,坠向广阔无垠的江岸上的平野。从夜空的苍茫转移到大地的苍茫,呜呼,此生也茫茫!低头望江面,半明半昧的月亮飘荡于水面的涟漪中。月,孤月也;水,不住东流,摇摇逝去。一股“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的惆怅霎时胀满整个心胸,整个生命意识顿时茫然了。追问这望着自己的星空,此生为何?在孤寂中失却了生的意义……

面对此种天然风致的视觉冲击,深受震动的是诗人孤寂的心灵。他心底里泛起了无数难以言明的酸楚的思绪。纵使写得一手好文章又有何用?仍是埋没一世罢了!有怨无怨?不知矣。那世事难料,从社会孤独感到整个人生的孤独感。这一脉搏的律动正是在这样一种唯美的星夜意境中藉着这细草的柔动、这危樯的独立、这孤寂的垂星、这漂流的大江和孤月一时传达无遗。

后几句在这种意境的衬托下传达出了诗人那颗凄苦孤寂的心。“名岂文章著”,声名不因政治抱负而显著,却因文章而显著,这本非自己的矢志,故说“岂”,这就流露出政治理想不得实现的愤慨。说“官应老病休”, 诗人辞去官职,并非因老而多病,诗人没有直接说出那具体原因。说“应”当,本是不应当,正显出老诗人悲愤凄苦而又无可奈何的心结。面对辽阔寂寥的平野,联想到自己的凄凉遭遇,深感自己漂泊无依,在这静夜孤舟的氛围中,自己恰如天地间无所依存的一羽沙鸥,以形象比喻作结,鲜明深刻地传达了诗人深沉的感慨。天地虽大,却无自己的容身之处,景色辽阔,却反衬出诗人孤寂而悲愤的心境。到此,诗人那孤独的灵魂不禁向夜空升腾开去,飘飘如沙鸥。纵天地苍茫,生也茫茫、空虚,自由飘飘亦可……诗人那颗飘零的心在星夜里得到了升华……

值得强调的是,典型的起兴手法在诗中相当凸显,使得全诗蒙上了一层既朦胧又清晰的情绪性意境。正是这样的意境,正是这样的旅夜孤舟,杜甫于此书怀。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纵观全诗,细腻、含蓄、深沉,风格沉郁、感情激越,形象鲜明、境界宏阔,亦反映出诗人“老来渐于诗律细”的特点。

“转载请注明出处”

X 关闭

  • 热门推荐

备案号:浙ICP备2022016517号-21

邮箱: 514 676 113@qq.com

版权所有 时代休闲网所有